疾病與威脅

傳染性疾病

Image

貓病毒性鼻氣管炎

由貓疱疹病毒引起,是一種傳染性高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經由直接接觸生病貓咪的口、鼻、眼分泌物而感染,因此經常在多貓家庭、收容中心等處發生群聚感染。生病貓咪會出現急性鼻炎、結膜炎、發燒、精神食慾不振、潰瘍性角膜炎,抵抗力較弱的幼貓,甚至可能引發肺炎死亡,貓咪一旦感染,只能控制症狀而無法完全根治,且多數貓咪會成為終身帶原者。
接種核心疫苗是預防貓疱疹病毒的重要關鍵,若有患病貓咪同住則應妥善隔離並保持環境清潔。因為病毒的再活化常與貓咪緊迫相關,所以提供貓咪放鬆的生活環境能降低再次發病機會。
Image

卡里西病毒感染症

由傳染力很強的卡里西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藉由直接或間接接觸病貓的口、鼻、眼分泌物而感染,由於病毒可存於環境中長達一個月,因此多貓家庭、收容中心常發生群聚感染。貓咪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水、口舌潰爛、發燒或暫時性關節炎,抵抗力較弱的幼貓可能因引發肺炎而死亡;另外近年也偶見到因全身性感染而死亡,或造成慢性齒齦口炎等較嚴重案例,且對成貓影響較大。
接種核心疫苗,卡里西病毒容易變異,建議選用更新疫苗株的疫苗以提高保護效力。卡里西病毒能抵抗一般清潔劑,若發生感染建議使用含次氯酸鈉(漂白水)、過氧乙酸或醛類的消毒劑清掃環境。
Image

貓瘟/泛白血球減少症

由貓小病毒引起,不只侵襲家貓,浣熊、貂、狐狸等野生貓科動物也會感染發病。病毒可存於環境中長達數年,直接或間接接觸受病貓糞便汙染的物品是主要感染途徑,所以即便是完全在室內生活的貓咪,也可能因為接觸人類身上沾染到病毒的鞋衣等物品所感染,另外,沒有接種過疫苗的懷孕母貓也可能將病毒垂直感染給幼貓。貓瘟病毒主要攻擊腸黏膜及造血器官,造成高燒、嘔吐、血便、厭食、脫水、流產等症狀,是傳染力極強且死亡率高的全身性疾病,幼貓死亡率超過九成。
接種核心疫苗,妥善隔離未施打疫苗及患病的貓咪。一般或四級胺類清潔劑無法消除貓小病毒,建議使用含次氯酸鈉(漂白水)、過氧乙酸、醛類或氫氧化鈉的消毒劑。
Image

貓披衣菌感染症

由貓披衣菌引起,經由直接接觸病貓的眼睛分泌物感染,主要造成貓咪結膜水腫、發炎與瞬膜充血等症狀。
主要透過貓咪彼此密切接觸而互相傳染,所以接種披衣菌疫苗是關鍵!經常清潔貓咪的生活環境亦有助於預防感染。
Image

貓白血病

由貓白血病病毒引起,排毒中的貓咪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會藉由相互理毛、啃咬或共用食盆而傳播,懷孕或哺乳期母貓也可能經由胎盤或哺乳時的親密接觸將病毒傳染給幼貓。貓白血病只能控制症狀而無法治癒,主要造成貓咪貧血(多為非再生性)、免疫抑制,甚至導致淋巴瘤、慢性腸炎、生殖障礙或腎功能不全。研究指出,發病的貓咪約有2~3成會在18~36個月內死亡,是非常可怕的全身性疾病。2020年美國貓病醫學會已將白血病疫苗列為核心疫苗範疇。

接種白血病疫苗是降低貓咪感染風險的方法!由於病毒無法存於環境太久,所以勤於清潔家中環境,並確實隔離帶原貓與健康貓的生活區域及用品,可以降低感染機率。

Image

狂犬病

由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屬於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膜腦炎。病毒存在已感染動物的唾液中並經由抓咬而傳播,因此已感染動物是最主要的感染源。疾病潛伏期約2週到數月不等,依咬傷的部位和注入的病毒量多寡而異。貓咪感染症狀可分為狂躁型或安靜型,也可能兩者都出現,包含無法解釋的攻擊行為、性情變得暴躁、激烈地抓咬物品、抽搐、癱瘓、下巴無法闔上、流口水、吞嚥困難等,致死率接近100%。台灣將狂犬病列為高度危害風險的第一類法定傳染病。
接種狂犬病疫苗是最有效的方式,保護貓咪也保護家人!若居住於高風險區域,建議避免讓家貓外出。
Image

貓傳染性貧血

貓傳染性貧血是感染「黴漿菌」所導致的疾病,黴漿菌會寄生在貓咪的紅血球細胞表面,一旦血球結構被破壞就可能會導致貧血,嚴重感染時貓咪可能出現發燒或因為貧血而衰弱、食慾不振。
包含被患病貓咪咬傷、被攜帶病原的跳蚤或壁蝨叮咬,以及懷孕母貓傳染給胎兒等,都可能是疾病的傳染途徑,所以建議貓主人應該定期幫貓咪除蚤,並減少貓咪與野生貓咪之間的攻擊行為
Image

貓抓熱

貓抓熱的名稱由來,是人類被帶有「韓瑟勒巴通氏菌」的貓咪抓傷、咬傷或是舔到身上傷口而感染的疾病,症狀包含皮膚紅疹、倦怠、淋巴腺炎及發燒。貓咪則主要是在理毛時吃到帶有細菌的跳蚤糞便而感染,但是大部分受感染貓咪都不會有明顯症狀。
貓抓熱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所以建議貓主人應該定期幫貓咪除蚤、修剪指甲,保護貓咪也能保護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