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主檢定考不及格 熟齡貓主動多喝水、多尿是警訊!
根據台北市動保處與臺灣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統計,2012-2014年間貓慢性腎病已連續三年位列家貓十大死因前兩名。貓慢性腎病分先天與後天腎臟受損,病因複雜,而老化是後天慢性腎病的重要成因之一,為不可逆的老年疾病。台灣貓科醫學會3月針對全台640位貓飼主做的最新「貓腎臟健康知識」調查,特別加入「貓腎臟健康知識檢定考」測驗以了解全台貓飼主對疾病的認識。結果顯示,竟有高達九成飼主對貓慢性腎病症狀的認知有待加強。其中問到貓慢性腎病與貓咪的飲水量是否有關,有六成(62%)飼主以為「熟齡貓主動多喝水和多尿」是好事。然而貓舌頭喝水功能較笨拙,天性不喜歡喝水。若無緣無故多喝很多水,排尿量也增加,就需懷疑是否罹患慢性腎病,應就醫檢查。此外,有65.3%飼主忽略了「每日睡眠時間拉長」,或黏人、調皮搗蛋的貓變得常「獨自躲藏休息」,也是腎病可能的症狀之一。同時,有超過三成的飼主不知道「體重減輕」與貓慢性腎病的症狀,如脫水、食慾變差或蛋白質流失有關。因此,飼主們在平常「吸貓」之餘,也應多注意貓咪飲水、排尿、活力與體重變化。
七歲為貓的慢性病分水嶺年齡
及早發現 維持生活品質
調查也發現,有六成(68.8%)飼主不知道貓在七歲後為慢性腎病高風險族群,甚至有近四成(39.8%)飼主認為慢性腎病與品種有關,或好發於六歲以下的貓,其實不然。林政毅獸醫師提醒,所有年齡的貓都可能罹患貓慢性腎病,每年都應做健康檢查,只是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老化,慢性腎病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尤其是七歲以上的熟齡貓,七歲以上貓咪的飼主應更注意腎病徵兆並增加健檢的頻率。
搭配「七歲五徵兆量表」日常觀察
謹「腎」對待貓咪健康
除了對疾病的認知外,定期健康檢查習慣對貓咪的健康也很重要。本次調查發現,六成(60.8%)飼主有帶貓咪做健康檢查的習慣,頻率以一年一次為主,也有兩成(20.8%)飼主會因其他病症看獸醫時,請獸醫師一併安排,顯示台灣飼主普遍關心毛孩健康。不過,林政毅獸醫師提醒,貓慢性腎病被區分為四期,早期臨床症狀不明顯,建議熟齡貓飼主養成至少每半年一次定期健檢的習慣,搭配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及量血壓,以便及早發現病情。林政毅獸醫師也表示,貓慢性腎病雖然不可逆,但飼主若能及早發現,就能讓貓咪儘快接受治療、控制病情並維護生活品質。
除了應定期帶貓咪健檢,飼主也可利用「七歲五徵兆量表」,多注意貓咪有沒有疑似慢性腎病的五大徵兆,以便在腎病早期時,能及早就醫檢查:
- 喝水量顯著增多
- 尿量顯著增加,貓砂結塊變大、變多
- 活力變差,每天睡眠時間拉長
- 食慾減少,甚至不願吃平時愛吃的東西
- 體重無緣無故明顯減少,一個月內減少5% (例如: 4 kg→3.8 kg)
控制慢性腎病新選擇 口服液藥物改善蛋白尿症狀
貓咪罹患慢性腎臟病後雖然病程不可逆,但若配合獸醫師治療,並搭配正確照護方式,仍可延緩病程惡化的速度。關於腎病貓的日常照護,仍有八成(81.4%)飼主不清楚如何照護腎貓,其中有35.5%飼主認為給腎貓喝太多水會造成腎臟負擔。其實貓咪尿量增多後容易脫水,應鼓勵貓咪多補充水分,改善脫水情況,可以多安排喝水地點或在水中加味,或給予富含水分的食物。林政毅獸醫師強調,照顧腎貓除了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之外,定期回診和遵循獸醫師囑咐用藥與飲食調整,也非常重要。
林政毅獸醫師建議飼主,可在帶貓咪健檢時諮詢獸醫師,或是從專業獸醫師撰寫的相關書籍,多了解如何辨別腎病徵兆。若確診有慢性腎病,請遵照獸醫師的醫囑來控制病情,以維持貓咪的生活品質。控制貓慢性腎病的方式除了飲食調整之外,還包括一些藥物。目前已有專為貓慢性腎病設計的口服液藥物,能調整腎臟内分泌系統,而改善蛋白尿病和控制高血壓,改善慢性腎病貓的生活品質,而且藥水沒有藥味,簡單好餵,可減少飼主和貓咪吃藥的壓力,協助飼主與貓咪積極面對疾病。
原文網址: https://www.niusnews.com/=P0bhlol9 © 妞新聞 www.nius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