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近期為了穩定疫情,積極呼籲民眾施打疫苗以降低染疫機率。而如同人類需要透過疫苗來預防高傳染性的疾病一樣,貓咪富有好奇心、容易接觸到環境病原的特性,更應該透過注射疫苗,來降低染病、甚至死亡的風險;由於貓咪不擅長表達身體的不適,因此飼主往往無法及時發現異狀,而錯過治療黃金期,飼主應將疫苗視為貓咪的健康保護傘,定期帶貓咪施打,為毛孩健康打底!
網流傳「貓咪打疫苗=長腫瘤」嗎?獸醫師:含佐劑疫苗風險高!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貓疫苗種類包含: 三合一、五合一及狂犬病疫苗
「三合一疫苗」,主要預防貓瘟、貓病毒性鼻氣管炎、貓卡里西病毒感染症;「五合一疫苗」除上述3大傳染性疾病外,也納入「貓白血病」與人畜共通的「貓披衣菌感染症」,以及自2014年1月份起,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規定,飼主須每年定期替貓咪注射的「狂犬病疫苗」。
然而許多飼主流傳「施打疫苗會導致貓咪長腫瘤」,為此,台大獸醫系教授葉力森說明,民眾會有這樣的觀念,是因為過去的狂犬病疫苗以及五合一中的白血病疫苗,多數含有「佐劑」;佐劑原本是用以補強疫苗免疫效果的成分,但貓咪卻對佐劑產生比較強的局部反應,也提高惡性腫瘤產生的機率。
葉力森教授補充,貓咪接種疫苗之後產生的腫瘤不良反應名稱為「貓注射部位肉瘤」(簡稱FISS),或稱為「貓疫苗相關肉瘤」(簡稱VAS),這種很特殊的腫瘤是由賓州大學的獸醫病理學家在1991年的美國獸醫學期刊上發表,主要的發現是來自於含有佐劑的狂犬病疫苗問世,加上政府規定飼主需替寵物施打狂犬病疫苗,因此造成大量腫瘤案例出現;但葉教授也說明,並非施打疫苗就一定會造成腫瘤反應,但普遍認為疫苗佐劑在打針部位造成的發炎反應較為持久且劇烈,所以腫瘤形成的風險增高,因此慎選疫苗種類對貓咪來說至關重要。
貓疫苗安全注射方針: 無佐劑疫苗、留意施打部位、掌握3-2-1口訣
葉力森教授分享,在2011年的病例報告中,台大就曾於期刊發表57個台灣本土的貓注射部位肉瘤的案例,且此類腫瘤惡性程度很強,必須早期大範圍的切除以免復發或轉移;但葉教授也呼籲飼主不要過度慌張,掌握以下三大重點就可以幫助貓咪提高疫苗注射的安全性:
1. 選擇無佐劑疫苗:過去僅有三合一疫苗不含佐劑,但目前包含五合一及狂犬病,皆可選擇「不含佐劑」的品牌,大幅降低腫瘤形成的風險。
2. 留意疫苗施打位置:確認疫苗施打在貓咪的腹側、四肢遠端或尾巴,注射部位肉瘤萬一發生時,可以避免侵犯重要的身體部位或器官。
3. 注射後觀察:施打疫苗後,飼主應遵循「3-2-1規則」觀察注射部位,如果腫塊持續存在3個月以上、腫塊立體直徑大於2公分、腫塊在打針後1個月仍持續變大,就應該儘早就醫檢查。
▲醫師建議飼主,要求施打不含佐劑的貓疫苗,以避免引起注射部位的不良反應。
「貓」體安康新選擇! 全系列純粹貓無佐劑疫苗上市
葉教授重申,很多飼主因為擔心貓咪長腫瘤,而不願意帶貓咪施打疫苗的行為是本末倒置的,因為相較於發生率僅約萬分之一的腫瘤,部分傳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更接近100%;至於飼主擔心的腫瘤問題,現在市面上已有利用金絲雀痘載體技術製成的載體疫苗 - 純粹®貓無佐劑疫苗,全系列包含三合一、五合一及狂犬病疫苗皆「不含佐劑」,不只能達到良好免疫效果,更可望大幅降低疫苗施打部位的炎症不良反應及腫瘤風險,讓飼主安心,也成為守護主子「貓」體安康的新選擇!
• 觀看更多貓疫苗資訊:https://reurl.cc/vqMDNo